多達7家中國贊助商、20多家以上的中國企業蹭“熱點”營銷,本屆俄羅斯世界杯被看作是中國品牌的狂歡。海信、萬達、蒙牛、vivo等中國品牌的接連入局,讓中國元素成為2018俄羅斯世界杯的焦點之一。各大贊助商品牌,或是簽約球星、簽約流量明星,或是在世界杯賽場的品牌權益圍欄廣告等上做足文章。蒙牛的“梅西慌得一P”、“天生要強”,海信的“中國第一”各自造就了世界杯前半段的輿論高峰。對于品牌而言,世界杯聚焦了全球幾十億的目光,能讓全球觀眾關注并議論,這就顯然已經實現了品牌想要的曝光度。
每屆世界杯期間,都是企業廣告營銷的好時機。俄羅斯世界杯激戰正酣,圍繞世界杯展開的廣告營銷也花樣百出。然而,在這場由足球帶來的營銷盛宴中,一些廣告引發了不少爭議。市場機構的數據顯示,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杯期間的廣告支出最多,達到8.35億美元,是美國企業4億美元的兩倍。不過,球賽轉播期間的電視廣告,伴隨著內馬爾、梅西、黃軒、劉昊然等明星登場,把中國“魔性廣告”吹成一股強大的“傳銷式廣告龍卷風”。比如,BOSS直聘廣告中,一群穿著白色襯衣、臉上涂滿綠色油彩的求職者們裝扮成球迷模樣,高舉橫幅、聲嘶力竭、不斷重復口號式語言。該廣告遭不少網友吐槽。
面對中國品牌的世界杯狂歡,長期關注寧波本土經濟的三哥顯然有些坐不住啦,畢竟有一些寧波品牌也曾走近過奧運會、世界杯、世博會這樣的全球性活動與平臺,而如今與這樣喧鬧唯一匹配的竟然只是老外灘上的啤酒與大屏,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目前寧波品牌尷尬的現狀。本期《三哥演義》在世界杯即將閉幕前夕,閑話下世界杯經濟里的中國元素與寧波思考。
盡管中國隊遺憾未能獲得世界杯參賽資格,但每一個世界杯球場上都可以找到大量中國球迷的身影…[更多]
盡管中國國家足球隊無緣亮相,但在進入“世界杯時間”的俄羅斯,中國元素無處不在…[更多]